陈家店村人的城市生活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周柏航 2217859

陈家店村人的城市生活

2016-09-02 | 来源: 吉林日报

  不久前,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总建筑面积14.95万平方米的农民新居“嘉和社区”宣告建成,80%的村民集中入住社区,村民离土不离乡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这,全靠有一个好的村党总支。

  近年来,这个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的新路径,从一个穷村、落后村,成为一个富裕村、幸福村。

  大胆探索创新,以农户为主体,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成功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富民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型合作化道路。2005年,陈家店村新班子迈出发展的第一步,以农民入股方式先后成立了红砖厂、空心砖厂等企业,淘到了发展的第一桶金,股份制企业的成功,为下步发展积蓄了力量。2007年,陈家店村党总支顺势发力,开始了新型合作化的尝试和探索,引领广大村民相继成立了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农业机械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09年,陈家店村谋求更大发展,整合域内企业和合作社,注册了农安县第一家农业集团公司——吉林省众一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下属企业分别为众一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众一农副产品经销有限公司、众一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众一合作社。众一农副产品经销有限公司2012年正式投入运营,包装产品有大米、小米、杂粮等,实现了与欧亚超市对接,产品进入长春市柳影路、卫星路、新发、站前等欧亚分店。众一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是村党总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革创新,陈家店村民实现了多路进财、多元增收。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创新生产经营方式,规模化经营促增收。530公顷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占总耕地面积的67%。土地流转为村民收入带来“三重保险”:一是农民把土地出租给合作社经营,合作社让利于民,每公顷租金至少1万元,最高年份达到1.5万元,比农民自己耕种收入还要高,通过土地流转农民有了保底收入;二是农民脱离土地后,就近就便到镇内企业、村内合作社打工,众一集团4家企业每年吸纳400多名本村劳动力就业,与长春市轻工业商会共同建设的“隆开工业园”,承接了部分退城进郊的中小企业入驻,村民在园区打工年均增收3万元;三是农民入股合作社每年还可得到盈余分配。既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又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他们改革集体产权制度,赋予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性收入。2014年,陈家店村作为全省第一家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启动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完成了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管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章程制定、机构设置、股权分配等多项工作,全体村民普遍受益。4090万元净资产实现公平公正合理分配,共设置40.9万股,其中集体股30%、个人股70%。个人股分设了人口股、土地流转股、房屋拆迁股。在股权管理上,采取三年一个周期,三年一分红,三年一调整。为真正让老年人在有生之年受益,80岁以上老人的股金直接变现兑付给老人。

  陈家店村将目标定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农民新居““嘉和社区”投资2.7亿元,建成居民楼23栋。社区办公区面积1600平方米,内设远程教育基地、农家书屋、卫生室、道德讲堂、便民服务大厅等,成为陈家店村主要的办公议事中心和村民集体活动中心。为保证外出人员安心务工,社区内设置了老年人食堂,日均消费仅需10元;学生统一由校车免费接送。村里每年还为60岁老人举办集体生日宴会,从2015年起,对70岁以上老人给予100元至1000元不同额度的生日补助。村内规划“四纵四横”8条主干道,新建占地面积9公顷幸福公园,安装垃圾箱120个,成立了保洁队伍,实现环境卫生城市化管理。

  吉林日报记者 张力军

责任编辑: 周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