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科技创新促医药产业发展纪实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徐慧 2238687

通化市科技创新促医药产业发展纪实

2016-10-11 | 来源: 吉林日报

  习总书记曾说:“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国之利器”对绿色转型发展的通化医药健康产业意味着什么?通化市正在依靠科技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 汇聚腾飞的力量。

  通化市先后出台了《通化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医药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通化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通化市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加快推进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保健品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通化市开展校地科技合作工作推进方案》等旨在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大发展的措施并加以实施,为建设大健康产业强省创造通化经验、作出通化贡献、谱写通化篇章。

  抓项目、建集群,提升创造实力

  通化市把突出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通过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和全品牌文化链,打造国际医药健康名城。

  通化市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地提升医药健康产业创造力。

  几年来,全市医药企业先后承担并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有212项,获得专项资金2.3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市一次性承担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项目17项;累计承担省医药类“双十”工程项目10项,是我省承担此类项目最多的市(州);承担省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达到102项,成为全省获得此类专项经费支持额度最多的市(州)。

  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了医药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树立了医药知名品牌。该市自主研发的国家一、二类新药有22个,“斯达舒”、“甘舒霖”等13个创新产品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海昆肾喜胶囊”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通化东宝药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商品名:甘舒霖),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可生产胰岛素的国家,该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肺宁颗粒”、“心悦胶囊”等17项科研成果获得“吉林省长白山医药创新奖”。

  启动实施百户创新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突显医药创新产业集聚效应。截至去年末,通化市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5户,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0%,占全省医药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2 %。修正、万通、集安益盛3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医药领域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0户)的30%。有26户医药企业被认定为吉林省创新型科技企业,占全省医药类创新型科技企业总数的34%。通化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成功列入国家创新产业集群培育试点。

  到去年末,该市产值超亿元的医药企业达到74户,超10亿元的企业有15户。修正药业实现产值588亿元,成为我省医药行业龙头企业,连续4年位居全国医药企业百强榜的前三甲。通化医药创新企业集群已成为拉动通化乃至吉林省医药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搭平台、创园区,推动转型升级

  通化市依托医药高新区和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扎实推进科研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市建有医药类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占全市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60.1%,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3家、占全省国家级医药技术中心总数的75%,是全国地级市中拥有国家级医药技术中心最多的地级市。

  围绕医药支柱产业创新发展,该市还先后建设了中药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长白山药用植物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基础和应用研究,建设了通化中药中试中心和通化蛋白质药物中试中心等2 家专业中试中心,推动医药创新成果快速熟化和产业化。

  列入我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通化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功晋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医药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中试服务、工程中心等提供了高端创新平台,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转移孵化。如吉林大学的“林蛙抗菌肽提取新工艺及其制剂研发”等一批科研成果已成功孵化开始产业化,“利用β—葡萄糖苷酶工业化生产稀有人参皂苷”等20余项科研成果正在孵化中。

  我省首家旨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通化医药高新区院士工作站,引进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专家团队与修正、集安益盛药业等医药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推动企业亿元大品种提质升级。吉林省科技大市场通化分市场(通化市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挂牌运营,面向企业发布医药创新成果千余项,达成转化成果近百项,有力推动了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

  推进技术创新,离不开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载体的支撑。2013年底,通化医药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成为全国第2家以医药特色产业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

  围绕长白山中药健康和特色资源深加工两大产业建设的吉林通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成功列入我省首批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通化东宝生物科技产业园、通化人参科技产业园、通化台湾生物科技产业园、中韩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专业特色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这些创新园区的建设,有效调动和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要素,成为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求合作、育人才,加速成果转化

  深化交流合作是实现医药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通化市采取“借智”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政合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通化市政府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十四校、两所”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立高层互访、科技巡诊、互派干部挂职和人才培养等合作工作机制,推动万通、东宝、金马等医药企业与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已达成了50多项科技成果转让协议。

  同时,还依托吉林通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共建了通化国家农业科技园集安核心区产学研合作基地;依托通化医药高新区与沈阳药科大学共建产学研实习基地;去年,吉林大学通化技术转移中心正式落户通化医药高新区,标志着该市已成为高校院所创新成果的重要转化基地。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的关键。通化市坚持以实施重大项目为载体,培养涌现出如冷春生等一批域内自主创新领军人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生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形式,柔性引进一批专家团队。组织参加研修班、培训班等形式,加快培育本土医药创新人才培养。还采取人才互派交流机制,聘请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医药专家到市政府、市直部门和医药园区(基地)挂任职,吸引一批高校人才领衔创新发展。

  -----摘自《吉林日报》

责任编辑: 徐慧